產蛋下降原因分析
1.管理因素
營養(yǎng)不夠:日糧不足;斷水或缺水;能量、蛋白、維生素等不足。
環(huán)境控制:氨氣、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超標;飼養(yǎng)密度大;光照不足;溫濕度控制不合理。
應激因素:天氣變化;驚嚇;突然斷電;更換飼料不當;疫苗免疫操作或投藥不當。
2.疾病因素
禽流感H9:產蛋率下降10%~20%,雞群有呼吸道,黃綠糞便,蛋殼品質下降,零星死亡,治療后很難恢復到原來產蛋水平。
新城疫:目前以非典型新城疫為主,產蛋率下降20%~30%,雞群輕微呼吸道,綠便增多,蛋殼品質下降,死淘率0.5%~5%,治療后不能完全恢復到發(fā)病前水平。
減蛋綜合癥:一般發(fā)生于產蛋高峰期,產蛋率20%~50 %,雞群未見異常,偶糞便稀,蛋殼品質下降,很少死淘,很難恢復到發(fā)病前產蛋水平。
禽腦脊髓炎:一般發(fā)生于產蛋高峰期,產蛋率下降10%~40%,雞群未見異常,發(fā)病周期20~30天,可恢復到原產蛋水平。
傳染性喉管炎:產蛋率下降10%~45%,呼吸道嚴重,嚴重咳血,綠色或白色稀便,蛋殼品質下降,死亡率高,很難恢復預期。
傳染性鼻炎:產蛋率下降10%~40%,有呼吸道、腫臉,糞便稀,蛋殼品質下降,死亡率低。
其他:雞痘、腫頭綜合癥、寄生蟲(絳蟲、蛔蟲、球蟲)等
產蛋下降預防措施
1.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
建立良好衛(wèi)生制度:及時清掃雞舍地面灰塵和雞毛,及時清理雞舍糞便,一天至少一次。
建立良好環(huán)境控制體系:適度通風保證雞舍氨氣濃度低于15ppm,硫化氫濃度低于10ppm;合理的飼養(yǎng)密度;溫度控制在18℃~23℃之間,盡可能減小溫差;適度控制在50 %左右。
減小產蛋期應激:關注氣候變化(收看天氣預報),尤其是季節(jié)交替;減少噪音、盡可能不換料、良好的免疫操作、關注水線防止缺水或斷水、斷電等
關注營養(yǎng):提供舒適環(huán)境同時加強營養(yǎng),從玉米、豆粕等原材料控制,保證雞群營養(yǎng)均衡。

1.管理因素
營養(yǎng)不夠:日糧不足;斷水或缺水;能量、蛋白、維生素等不足。
環(huán)境控制:氨氣、硫化氫等有害氣體超標;飼養(yǎng)密度大;光照不足;溫濕度控制不合理。
應激因素:天氣變化;驚嚇;突然斷電;更換飼料不當;疫苗免疫操作或投藥不當。
2.疾病因素
禽流感H9:產蛋率下降10%~20%,雞群有呼吸道,黃綠糞便,蛋殼品質下降,零星死亡,治療后很難恢復到原來產蛋水平。
新城疫:目前以非典型新城疫為主,產蛋率下降20%~30%,雞群輕微呼吸道,綠便增多,蛋殼品質下降,死淘率0.5%~5%,治療后不能完全恢復到發(fā)病前水平。
減蛋綜合癥:一般發(fā)生于產蛋高峰期,產蛋率20%~50 %,雞群未見異常,偶糞便稀,蛋殼品質下降,很少死淘,很難恢復到發(fā)病前產蛋水平。
禽腦脊髓炎:一般發(fā)生于產蛋高峰期,產蛋率下降10%~40%,雞群未見異常,發(fā)病周期20~30天,可恢復到原產蛋水平。
傳染性喉管炎:產蛋率下降10%~45%,呼吸道嚴重,嚴重咳血,綠色或白色稀便,蛋殼品質下降,死亡率高,很難恢復預期。
傳染性鼻炎:產蛋率下降10%~40%,有呼吸道、腫臉,糞便稀,蛋殼品質下降,死亡率低。
其他:雞痘、腫頭綜合癥、寄生蟲(絳蟲、蛔蟲、球蟲)等
產蛋下降預防措施
1.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
建立良好衛(wèi)生制度:及時清掃雞舍地面灰塵和雞毛,及時清理雞舍糞便,一天至少一次。
建立良好環(huán)境控制體系:適度通風保證雞舍氨氣濃度低于15ppm,硫化氫濃度低于10ppm;合理的飼養(yǎng)密度;溫度控制在18℃~23℃之間,盡可能減小溫差;適度控制在50 %左右。
減小產蛋期應激:關注氣候變化(收看天氣預報),尤其是季節(jié)交替;減少噪音、盡可能不換料、良好的免疫操作、關注水線防止缺水或斷水、斷電等
關注營養(yǎng):提供舒適環(huán)境同時加強營養(yǎng),從玉米、豆粕等原材料控制,保證雞群營養(yǎng)均衡。
